发布时间:2025-04-05 20:10:52源自:本站作者:PB2345素材网阅读(14)
这是对人类良知的严重挑战。
历来有不少学者认为,陆九渊哲学就是心学,其心学的来源只有一个,就是《孟子》。还有人认为,茶山融合了儒学与基督教神学,是一位贯通中西的思想家。
历来有不少学者认为,朱、陆之争是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,即陆九渊坚持尊德性而朱熹坚持道问学,由此表明朱、陆二人的哲学思想是不同的。但是,顾春博士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发现,《孟子》虽是陆学的一个来源,但不是唯一的来源,陆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来源,这就是《易传》。另一方面,儒学通过下学上达的方法将形而上与形而下贯通起来,将不可见、不可闻的天的隐微的真实性透过人的自然的具体活动、作用体现出来,由慎独功夫而得到实现。按照这个解释,从前者说,天命是内在的,天即上帝并不在彼岸,就在人的心中,人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。诸如此类的见解,还有不少,不能详举。
这是不是说,茶山借助基督教神学,为儒家的生命哲学建立了一个形而上的绝对基础,但其理想价值仍然是儒家的?事实上,李教授的论文正是这样进行论证的。慎独不仅是修身养性的极功,而且是诚本身。而且,经营这些野味的餐厅依然生意兴旺。
在非典流行期间,中央电视台采访了美国科学家何大一先生。这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明程度、人文素质的重要标志。自然界不仅是丰富多彩的,而且是有内在价值的,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拿防治艾滋病和非典来说,就很值得认真分析和反思。
像吃野味、捕杀野生动物这种行为完全是可以避免的。何大一是一位科学家,但他并不是就事论事,而是认识到一个更加深刻的道理,我们虽然直接面对的是艾滋病、非典,但是,在其背后却有更严重的问题,这就是人类如何对待自然界的问题。
病原体虽然是动物,但不能说动物是人类传染病的元凶。有些人虽然看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,却不愿意深刻反思,因而总想从外部找原因,不从自身找原因。* 原载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》2003年7月24日。这才是从非典中应吸取的最有意义的教训。
只有当生命的自然秩序遭到破坏以后才会出现问题,也就是当人类接触野生动物从而感染上病毒以后,人类才有可能得病。这种观念的核心不是别的,就是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甚至对抗。这究竟是什么意思?敬畏什么? 在某些人看来,艾滋病病毒是从非洲黑猩猩身上感染的,非典病毒也是从某种动物身上感染的,因此,黑猩猩和这些动物才是艾滋病和非典的罪魁祸首和元凶。但是,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,人类不能无限制地、过分地、失去理性地进行掠夺。
其中,既有人对人的战斗,又有人对自然的战斗。敬畏既是一种态度,也是一种信念。
无论传染病还是自然灾害,我从不否认有纯粹自然的原因,但是,在当今人类力量无所不及的情况下,人类的活动越来越成为主要原因,而人类与自然界比起来,毕竟是渺小的。是人类大量捕杀、贩卖、食用野生动物而与之近距离和零距离接触,才得以感染了非典。
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人的贪欲。但是,这个问题的出现提示我们,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,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。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界线,正是为了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,同时也保护人类自己——维持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与生态平衡。这种观念认为,自然界是没有自身价值的,有的只是被人利用的使用和商业价值。有了敬畏之心,不仅能使我们从非典中吸取教训,反思人类的行为,而且能够学会在今后的活动中正确地对待自然界的万物,在经济发展中自觉地解决生态问题,避免付出太大的代价,特别是生命的代价。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战斗中,不断取得了胜利,而且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,其后果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了。
艾滋病和非典只是其中的一种。因为病毒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以后,其性质、作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,而更重要的是,动物身上的病毒究竟是怎样被传到人身上的?如果人类不能从这里吸取教训,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有新的传染病发生?如果发生了,又该怎样?还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战斗吗? 真正的问题就在这里。
应当同自然界的万物保持和谐亲近的关系,而不是对抗的关系。敬畏是对自然界的敬畏,不是对别的什么东西的敬畏。
据说,野味营养价值最高,无怪乎到了无所不吃、无所不杀的地步。经济发展当然要利用自然资源,但是必须与生态保护兼顾起来,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,更不可无故破坏自然环境。
【是人类侵占了黑猩猩的栖息地,使黑猩猩无家可归而被迫跑进入类活动的地区,人类才感染了艾滋病(这里还有经济全球化和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所带来的问题,以及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因素)。稍作考证,就会发现,这种观念由来已久,但是也有新的特点。特别要解决人的观念问题,这种观念是潜移默化的,这种战斗语言也是时隐时现的,如果不加分析地滥用,就很容易被用来作为捕杀动物、砍伐森林、破坏生态的借口。因此,可以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,极其残忍地猎杀动物而毫无怜悯之情,更不要说敬畏之意了。
人的最大特点是有理性、有良知,应该知道什么是爱,也应该知道如何去爱。黑猩猩和某些动物真是元凶吗?不是的。
有人听说非典与动物有关,连自己家里养的可爱的小狗、小猫都扔到大街上,北京和许多城市出现了大量可怜而无助的流浪狗、流浪猫。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一切,包括人的生命。
如同孔子所说:畏天命、迅雷烈风必变。人与自然界之间不能是征服与被征服、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,应当建立和谐统一的价值关系。
这里有一个基本的界限应当遵守。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敬畏 人与自然 。有些媒体,还将这种战斗语言扩大到防治非典之外,到处滥用,竟然把攀登珠穆朗玛峰也说成是征服,把防治水灾也一定要说成是人定胜天,似乎只有这样,才能证明人的力量。这一切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。
要说战斗,首先应当同人类的愚昧无知和贪欲战斗,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。人类应当感谢和报答自然界赋予的一切。
有了敬畏之心,就会对自然界有亲切感,更有益于身心健康。对于自然界的动物,除了法律保护之外,人的生态观念、道德意识、伦理责任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
一公斤藏羚羊卖到几万元,仍有人光顾。这就出现了一个令人难解的现象,一方面是因害怕动物感染病毒而丢弃家里的小猫小狗,另一方面却为了一饱口福而大量捕杀野生动物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ecf7z.scrbblr.org